龙井市档案局(馆)积极开展非物资文化遗产项目档案征集工作,截至目前,包括《朝鲜族传统民宅建造技艺》等总计10件非物资文化遗产项目档案已经顺利归档,不仅丰富了馆藏,而且保护了这些宝贵的非物资文化遗产项目,为研究和开发利用这些非物资文化遗产项目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此次归档的档案包括《朝鲜族传统民宅建造技艺》、《朝鲜族烧月亮房游戏》、《朝鲜族背架舞》、《民俗》、《朝鲜族数千游戏》、《百种节(农夫节)》、《朝鲜族民俗结》、《满族钩针技艺》、《朝鲜族老人节》、《朝鲜族龙鼓舞》,均是从龙井市文广新局征集来的。
其中,《朝鲜族民俗结》受中国编结工艺的影响、启发。于北朝鲜黄海道发现了一幅公元前357年的壁画,画中显示当时的编结工艺多以丝绸为材质。《朝鲜族民俗结》种类繁多,结艺是用绾、结、穿、绕、缠、抽等多种工艺技法循环有序地变化出来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一个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丝绳完成的,而且成品的造型是千姿百态、美不可言,融汇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具有观赏性、娱乐性、艺术性、传统性,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它具有浓郁的传统民俗文化特色,在历史、文化、艺术、民俗等方面都有研究和发展的价值。
《朝鲜族民俗结》促进延边的经济发展,丰富人们的文化艺术生活,提高和谐社会的品味。充分利用延边朝鲜族民俗文化特色,增加延边旅游纪念品的种类,丰富群众的文化需求。通过《朝鲜族民俗结》展现朝鲜族民俗文化、弘扬朝鲜族文化艺术。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出现保护民间文化的考虑,龙井市文化馆把“朝鲜族民俗结”的传承进行了文字整理。并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种重要展览,并被领导人作为礼品馈赠国际贵客。
龙鼓舞是典型的朝鲜族民间舞蹈之一。最初的龙鼓舞形成于朝鲜半岛的咸镜道地带。20世纪初,日本入侵朝鲜后,不堪忍受日本侵略残暴统治和压迫的大批朝鲜人民移居到中国东北各地。龙鼓舞也随机在中国的朝鲜族聚居区流传下去,演变成有中国特色的朝鲜族民间舞蹈。
20世纪中叶起,在龙井地区出现了龙鼓舞,通过几代人的传承,现发展成有中国特色的朝鲜族民间舞蹈艺术。因当时的历史环境的影响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明确地继承下去,到20世纪60年代,才能正规地传承和演绎龙鼓舞。
舞蹈动作原来比较简单,基本上是劳动的形体模仿。后来随着内容的变化,融进了一些本民族传统舞蹈的“扛手”、“腰围手”等动作,使舞蹈语汇更加丰富,同时增强了音律感。另外,原来的单调画面也发展成队形协调、构图完美的群舞场面。
朝鲜族龙鼓舞来自民间的农耕生活,是个朝鲜族大众自导自娱的节日游艺。过去,每逢“长工节”村里组成龙鼓舞队,在空旷的广场摆放龙鼓,尽兴敲打,伴着鼓声的节奏,载歌载舞,欢度愉快的节日。解放后通过艺术家的创编,成为带有民族特性的舞蹈艺术。龙鼓舞具有浓郁的大众性和艺术性特征,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注重节拍,手舞足蹈、全身舞动,其舞姿朴实、自然,鼓动大众一同乐道,反映出朝鲜族人民祈求五谷丰登、平安无事的朴实心愿,显现出农耕生活的喜悦之情。
朝鲜族龙鼓舞,因主客观原因,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必须竭尽全力保护好来自不易的民族文化瑰宝。
下一步龙井市档案局将会把这些非物资文化遗产项目,充分地用于龙井市的朝鲜族民俗文化城的建设之中,为有关领导、学者、专家和广大的龙井市民提供非物资文化遗产项目方面的便利服务,为打造朝鲜族民俗文化成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