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十五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吉林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州委的正确领导下,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砥砺奋进,以党建为引领,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性举措,补齐了一系列发展短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取得决定性成就,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回眸奋进路,开启新征程,在喜迎市第十六次党代会召开之际,龙井发布开设《喜迎党代会 启航新征程》专栏,全面展现市第十五次党代会以来在加强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激励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全市人民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对标赶超,奋力开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立足资源禀赋和政策优势,吸引优质项目助力,闯出一条龙井的特色产业道路。回眸过去的五年,在龙井的项目建设版图上,围绕旅游、医药、食品加工产业,草仙药业、四环澳康、韩国味振乳业、琵岩山文化旅游、犇福牧业,一座座绿色可持续工厂、红色旅游景区的诞生、壮大,为龙井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 全力推进重大项目产业落地落实 我市结合实际,制定了项目落实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副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具体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对重点企业实行市级领导包保责任制,由市级领导亲自挂帅,实地督办,切实做到在招商中做“保姆”,落地后做“助理”,达产后做“保安”。责任部门一把手担任项目秘书,负责密切跟踪项目进度,协助解决项目前期手续办理、资金周转等各种困难。同时,每年通过召开项目建设暨招商引资推进会议,下发市级领导包保重点项目汇总表、固定资产投资考评细则、年度招商引资工作考评细则和招商引资任务分解表等一系列责任清单,对做好经济工作作出再安排、再部署。通过组织开展“冬季百日攻坚”“三早集中开工”等活动,有效推进了项目落地。五年来,全市共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98个,总投资242.4亿元。其中,包括,延边龙井圣水龙山温泉康养小镇、延边旅游集散中心、龙井市医疗、康养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龙井市海兰江足球文化小镇等重点产业类项目;国道三合至莫力达瓦旗公路新化至维新段、龙井市工业集中区二期基础设施道路建设、龙井市东盛涌镇海兰桥项目等重点基础设施类项目;龙井市天宝山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龙井市开山屯镇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龙井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龙井市中医医院异地搬迁建设项目等重点社会民生类项目。 强化“保姆式”“一站式”服务 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为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我市积极营造亲商环境,围绕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各个环节,拉出问题清单,采取有效措施,逐项破解瓶颈制约,为项目和企业提供“保姆式”“一站式”服务。下大力气推进“只跑一次”改革,借鉴象山地区先进经验,逐步完善体制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健全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结合数字政府建设,将政策资源整合纳入民营企业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推进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和体系建设,创新“互联网+政务服务”方法,加强扶持政策的宣传普及,切实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优质服务。 打造对外开放合作新平台 全力释放高质量发展动力潜力 2020年1月,龙井工业集中区获批升级为吉林龙井边境经济合作区,享受省级经济开发区的管理权限和优惠政策。总体规划面积为5.25平方公里,按“一核两区”布局。“一核”即边境经济合作区核心区,规划面积4.47平方公里,主要建设医药食品产业园区、特色资源加工区、服装纺织产业园区和文化旅游商贸区。“两区”即开山屯片区和三合片区。开山屯片区规划面积为0.51平方公里,主要建设加工物流产业园区。三合片区规划面积为0.27平方公里,主要建设互市贸易区和跨境旅游服务区。截至目前,龙井市初步形成了以四环药业、草仙药业、融宇医药物流为龙头的医药健康产业;以味振乳业、天鹭食品、向阳经贸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产业;以帕西菲克、金洋实业、永信服饰为龙头的服装加工业等三大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