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作为东北著名的抗日根据地,延边在各个时期的烈士共计16819人,烈士碑341个。在龙井市三合镇三合村有这样一处特殊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碑身位于墓地的西北角,东边空出一片空地。原来,这是“守墓人”李银基老人的建议,他说:“这样烈士们才能更多地感受到新中国温暖的阳光。” 从青丝到白发,从壮年到垂暮,50余载的赤心守护,李银基早已与这些抛洒热血的英烈成为“生死之交”,直至生命铸成“墓碑”。2023年,李银基入选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丰碑矗立 他成为“守墓人” 时光回溯到59年前,1964年,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在三合镇清泉村建成。纪念碑建成后,老党员、时任清泉村党支部书记的李银基便成为这处丰碑的“守墓人”。“他们最大的不过30岁,最小的20岁,为了保家卫国,背井离乡,与家人分离,在前线浴血奋战,用生命换来了现在的幸福生活。”“这个战士名字叫全东学,刚刚结婚3个月,就参加抗美援朝离开了家乡,连自己女儿的模样都没见过。”……这些烈士当中,有李银基儿时的玩伴,有他相交的故友。每年清明节、八一建军节、中秋节,他都会带着祭祀用品来到烈士碑前,吴正默、朴春植、许仁权、李东植……他一边念着烈士的名字,一边用手轻轻拂去碑上的灰尘,如同老友一般,向他们传递着一条条喜讯,讲述着家乡的变化、祖国的发展。 到学校、村部宣讲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号召全村敬英雄、护英雄……在李银基老人的影响和带动下,村里人人敬仰烈士碑。烈士碑建成以来,先后有30多名党员加入祭扫队伍;放牧人绕着烈士碑走,生怕牲畜粪便弄脏这片净土;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七岁孩童,都熟稔瞻仰烈士碑的礼仪;烈士碑如有小的破损,村民更是争着去修复……半个多世纪来,矗立在半山腰的烈士碑不再是冰冷的石碑,而是成了乡亲们心目中有温度的亲人。 弥留之际 村党支部书记接过“接力棒” 从青丝到白发,从壮年到垂暮,50余载的赤心守护,李银基早已与这些抛洒热血的英烈成为“生死之交”,直至生命铸成“墓碑”。 2022年12月16日,这位耄耋老人走完了他平凡而又厚重的一生。弥留之际,老人亲笔写下了两封感谢信,分别送到了三合镇镇政府和三合村村委会。信中,老人对镇政府和村委会一直以来的关心和照顾表示感谢,同时也说出了自己的遗愿,他希望在自己离世后,能够有人接过“守墓人”的接力棒,继续守护英烈忠魂。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李银基老人离世后,三合村党支部书记刘加胜郑重地接过“守墓人”的接力棒。“我们会将李银基老人的事迹和所获荣誉陈列在‘守墓人’居住的爱心公寓里,秉承老人的遗愿,当好‘守墓人’和‘传唱人’,继续传承和弘扬烈士精神。”刘加胜说,李银基老人虽然已经离去,但“接力棒”会在村党支部书记手中一代代传递下去,他们会用信仰之火让英烈精神永放光芒。 别样的告别 让精神永传承 2022年12月18日,亲人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向身披党旗的李银基做最后的告别。李银基的遗体火化后,家人遵从其遗愿,将骨灰撒到了三合村村前的西来河中,最后经由图们江汇入大海。至此,这位半个多世纪的英烈“守墓人”以这种博大、洒脱的方式离开,留给后人的却是无尽的哀思。 一座纪念碑,一句承诺,一份哀思,李银基用半个多世纪的执着守护,书写了一份深深的感动。2016年,李银基获评“延边好人”;2017年,获评“吉林好人”;2022年,入选2022年第四季度“吉林好人”标兵、第十届吉林省道德模范候选人。 每当经过一个漫长冬季的蛰伏,当金达莱花这个春天的信使在山中露出笑脸时,三合村都要迎来一位老朋友——李银基,然而,今年这位老人却爽约了。三合村的烈士纪念碑前虽然少了一捧他准备的金达莱花,但我们相信,三合村永远不会缺失一位“守墓人”!